(相关资料图)
7月5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邀请有关专家,对“节肥抗逆和重金属低积累新品种选育”“江西省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的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在兴国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
专家们选取三块减肥25%“赣菌稻1号”的抛秧田块进行测产:第一块田,面积448.71m²,湿谷亩产616.83kg,水分含量29.8%,折合干谷500.59kg/m²;第二块田,面积432.97㎡,湿谷亩产598.06kg,水分含量30.3%,折合干谷481.91kg/m²;第三块田,面积430.56m²,湿谷亩产675.3kg,水分含量30.9%,折合干谷539.45kg/m²;平均亩产为507.32kg。“‘赣菌稻1号’在节肥条件下保持高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加快示范推广。”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说。
据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优势团队,历时10年协同攻关,克隆出世界首个促进水稻与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OsCERK1DY并获得基因专利,抢占了水稻分子育种的制高点和菌根共生领域的主动权,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得到国际共生菌研究权威科学家专文点评:“开启了培育与丛枝菌根真菌有益共生关系水稻品种的新机遇”。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类真菌,能够与植物的根部产生共生体--丛枝菌根(AM)。AMF不仅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盐,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和营养条件,还能改善土壤特征特性,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
经多年育种应用,江西省农科院利用该基因创制了一系列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或新品种。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进行杂交,培育出携带OsCERK1DY基因的水稻新品系“赣菌稻1号”。2021年和2022年江西省农科院科研团队选取了南昌、九江、吉安、萍乡、赣州等地的8个区域进行试验示范,并分别在萍乡和抚州召开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现场观摩与测产会。专家们认真观察对比“赣菌稻1号”与当前早稻主推品种“中早35”,长势好,分蘖强,叶色绿,生物量大;在相同施肥水平下,“赣菌稻1号”与“中早35”相比,平均增产6.24%;在九江、赣州、南昌等同等施肥条件下,菌根共生水稻分别平均增产3.11%、5.24%和3.41%。相较于“中早35”,菌根共生水稻“赣菌稻1号”节肥可达25%左右;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氮肥利用率由36.87%增加至44.79%,提高7.92个百分点。
“徽两优慧占”是江西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国审水稻品种,省内外两年共销售超过140万斤。通过将OsCERK1DY基因导入其恢复系,获得了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徽两优慧菌占”(目前正参加区试)。区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品种,“徽两优慧菌占”巨幅提升水稻产量达18.2%,是区域试验中产量最高的水稻品种。
2023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即将落地,包括主推杂交稻、常规优质稻以及亲本材料等,将极大提高菌根共生在水稻产业的覆盖面。同时,江西省农科院将继续加强菌根作用机理研究,加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为更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献计献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稻田绿色生产作出更大贡献。